在熙熙攘攘的市中心,一群又一群上班族从地铁口出来,快步走向一栋高楼,走进电梯,进入某间办公室中的某个格子间。
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全世界的各大城市中上演,日本东京也不例外。
但三四百年前的东京完全是另一幅景象。他们打工一天,喝酒三天。对于他们而言,打工,只是为了下班后那一口下肚的酒;加班,只是耽误自己享乐的绊脚石。
对于昔日的东京,史学家横田冬彦在“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第08卷《天下泰平》中描绘了一张全景图,从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解读那个令人向往的年代。
一
兜里不揣隔夜钱
三四百年前,东京不叫东京,而叫“江户”。
京都人讲穿,大阪人讲吃,江户人讲喝。
——这是那时流行的“地图炮”说法。“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对江户人的最好写照。
下班后在街头简单解决晚饭,随便走几步路就可以看到小摊贩或酒肆区。我们熟知的天妇罗、寿司、荞麦面和蒲烧鳗鱼都是从这个时候诞生的。
吃完喝完,还可以去钱汤(日式澡堂)舒舒服服地消磨掉一整个晚上,或者去剧场听一场落语(类似于单口相声)、看一场歌舞伎,甚至有机会看到魔术表演。
隐身、吞刀、壶中仙都是当时十分流行的魔术表演↓
和今天的东京一样,江户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第一大都市,人口高达百万,甚至超过同时期的伦敦,人们“兜里不揣隔夜钱”成为常态也不奇怪。
事实上,江户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光鲜亮丽的大都市。
在德川家康将幕府设在这里之前,它只是个小渔村,只有数百家破旧的村舍,住的都是农民和渔民。
众所周知,德川家康终结了日本的战国时代,统一日本,由此开启了“天下泰平”的治世。江户,也是由此开始发迹。从这时候起,日本开始进入“江户时代”,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的明末清初。
从战国时代到江户时代,即是从乱世走向治世,这也是为何人们常常会用“天下泰平”来概括这个时代的特点。
二
从小渔村到大都市
一开始,江户城只有一座城堡,也就是德川家康的宫殿。
在家康将军实际掌权之后,为了巩固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那必定要确保地方上的统治者(也就是“大名”)不会叛乱。
于是,幕府命令大名每年或每两年来一趟江户,在将军手下工作一段时间。这一制度被称为“参勤交代”。
这样一来,大名也就没有机会组织叛乱。而且,率领一众人马从地方出发前往江户,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幕府也可借此削弱大名的财力。
参勤交代时不仅要携带大量人员,还需置备许多物件,开销很大,也有不少大名因此陷入穷困↓
夏天的时候就站在路边吃刚炸好的天妇罗,冬天则就着热汤吃关东煮。
充满小摊的街市↓
那白天干完活儿之后的时间又要怎么打发?于是,歌舞伎、落语、钱汤也逐渐兴起,甚至还有官方设立的红灯区吉原。
三
如今最为人所知的浮世绘,想必是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这种色彩鲜艳的绘画风格还一度影响了梵高等印象派画家。
但为什么叫“浮世绘”呢?
“浮世”原本是佛教名词,指无常、漂浮不定的尘世,进而演变成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所以最早的浮世绘,也大多是花街柳巷的题材。
而江户人之所以如此流行“浮世”的看法,注重享乐,并不仅仅是因为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
在当时,除了地位较高的武士之外,江户人大多居住在一种叫“长屋”的建筑里。
长屋是成排的建筑,临街的一面装着格子窗。屋子里用墙壁隔出了好几户,每一户的空间都非常狭小,居住密度不输今天的东京。
江户晚期的长屋↓
这些建筑是木制的,极易发生火灾。人口密度又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往往十分严重。最严重的时候,半个江户城都曾被烧毁。
所以对于江户人而言,要么正在发生火灾,要么即将发生火灾,之前挣来的钱和房子都可能在一瞬间变成灰烬。
唯一实在的,只有当下的快活。
在这种情况下,“典当了老婆也要吃鲣鱼”这句夸张的俗语,也就变得不难理解了。
生活在这座高速发展着的全球大都市里,江户人赚着更多的钱,也承担着更多的风险。
也正是在江户人享受生活的过程中,歌舞伎、浮世绘、落语,还有天妇罗、关东煮等美食得以诞生并延续至今,营造出日本历史上独具风情的城市和时代。
关于这个时代,横田冬彦在《天下泰平》中还谈论了其他有意思的内容,上到将军的“后宫”如何影响政治,下到普通大众喜欢读什么样的小说,描绘出了一个时代的激情与生机。
《天下泰平》是日本史经典“讲谈社·日本的历史”(全10卷)中的第08卷。与《天下泰平》一样,这套书中的其余9卷着眼于日本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现了独属于每个时代的韵味和气质,是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的不二之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新经典人文社科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