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菱重工和日立制作所因南非火力发电厂建设问题产生的损失未能达成共识,双方最终解除了合作关系。虽然表面上解约是“和平分手”,但实际上两公司已经就电力业务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解约后两大公司开始“动真格”
“三菱重工的人太自傲了,根本无法继续合作。没在一起真是太好了。”(日立制作所管理层人士说)
三菱重工和日立都是支撑日本从近代化走到今天的老牌企业,两大公司都经营发电设备和铁路车辆生产制造。但是每提到合作,双方的关系就如同水火一般。三菱重工的管理层也曾说过与日立制作所管理层类似的话。
三菱重工与日立自成立之初的关系就不合,但双方还是建立了合作关系,结果却不欢而散。2014年双方商议将火力发电设备业务合并,并成立了“三菱日立Power Systems”(MHPS)。MHPS的经营目标是发挥三菱重工和日立公司的优势,建成超越美国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的世界首屈一指的涡轮生产商。经过几年的努力,2018年MHPS大型涡轮机的订货量已经排名世界首位。但讽刺的是,MHPS刚取得成绩,母公司便决定解除合作。
双方解约的导火索是南非火力发电锅炉建设项目损失的承担问题。南非火力发电锅炉建设项目施工由MHPS公司负责,接受订货的是日立制作所。在项目施工前双方就已经预料到可能会产生损失,因此事先签订了损失分担协议。结果虽然在MHPS施工前产生的损失应由日立承担,但双方同意由MHPS公司(即双方共同)承担。
话虽如此,“双方共同承担损失”只是大致上的合作。具体到细节问题时双方还是出现了争执。三菱重工提出日立应该分担该项目38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43亿元)的损失,但日立方表示“缺乏法律依据”,拒绝支付。之后三菱重工将损失额提升至77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493亿元),甚至还向第三方机构申请了仲裁。
从12月18日双方发表的解约声明来看,三菱重工也有自己的主张。
解约后三菱重工可获得2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28亿元)并获得日立持有的MHPS的全部股份(持股35%,市值约为35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24亿元)。虽然三菱重工没能得到要求的77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493亿元)损失金,但至少可以全额收回55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52亿元)的资金。
因支付各种赔偿金,预计日立2020年3月期将损失378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42亿元)。
MHPS只有硬件上的优势
这次解约影响的不仅仅是合作业务,更重要的是对双方今后的发展。
12月18日,三菱重工和日立就解约一事召开了记者见面会。会上双方发言人均表示“解约后仍是伙伴。”表明这次解约是和平进行。关于未来的经营重点,双方不谋而合均表示将运用清洁能源提升电力供给效率。随着原子能发电厂建设的停滞,加上火力发电会加剧温室气体排放,三菱重工和日立再也无法单凭销售发电设备获得大笔收益。为寻找新的突破口,双方将视线转向了利用信息技术发电的解决方案。未来两公司不可避免的要在新技术领域展开竞争。
成为三菱重工全资子公司的MHPS社长河相健表示,目前MHPS基本没有使用日立的资源,在独立进行运转。并强调解约后没有日立的技术支持,公司也没有感到任何的不利。
MHPS主要研发生产火力发电用涡轮,在解约之前,MHPS几乎没有发挥日立方面的软件和新技术开发优势。
河相健说:“一直以来与日立的合作都是非常小心谨慎,今后可以毫无顾虑地使用三菱重工的资源。”表明了解约的利处。
以前,因为MHPS与三菱重工和日立签订过协议,MHPS不能与母公司在业务上进行竞争。所以即使有客户咨询海上风力发电业务,MHPS也只能以日立在做风力发电事业为由拒绝。如今解约后的MHPS必须要考虑如何扩大市场,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发电效率。
另一方面,日立为强化电力流通业务,专门投资了7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448亿元)购买瑞士ABB集团的电力系统业务,并计划在全球发展发电事业。三菱重工此前已经在该领域迈出了步伐。
软件优势的日立和硬件优势的三菱
日立管理层表示,三菱重工基本上没有做配电业务,因此相互竞争的可能性比较低。三菱重工将利用解约得到的2000亿日元补偿金研发供电系统。在发电业务解决方案方面,三菱重工考虑将与三菱电机合作以对抗日立。一直以来,三菱重工和三菱电机都在生产各自的发电用涡轮机设备,今后两公司将合作解析发电所数据,为提升发电效率提供解决方案。目前三菱电机拥有1000人规模的可提供输配电解决方案的据点,今后将专注配电领域。
掌握涡轮和发电机设备生产硬件技术的三菱将与擅长IT技术的日立分庭抗礼。在电力效率化需求不断扩大的今天,竞争的胜负对两大公司的经营有着重大的意义。三菱重工与日立解约也预示着市场争夺战的开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日本通平台签约作者发表,版权属日本通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