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公众号:环形星球(ID:huanxingxingqiu),原标题:《日本,沉迷樱花不能自拔》,作者:小芃,日本通经授权转载。
日本各地樱花相继绽,让人们在春日里感受万物复苏的气息。
从世界各地都出产樱桃可以推断,樱花并非日本所独有。
老龄的樱树和老人
▾
Photo by P. on Unsplash
▾
可是说起樱花二字,一定会想起某个日本名胜,映衬着摇曳的粉白的花枝。五瓣的花朵向前延伸,一树又一树繁华看尽。
樱花,不仅成为了日本国花,还在国际上以sakura之名,成了一个带有文化符号属性的专有名词。
为什么呢?“樱花只有在日本才是最美的”,是因为文艺作品带来的滤镜吗?
Photo by Zhaoli JIN on Unsplash
▾
并不是。
樱花的确在日本尤为美丽。
Photo by Duong Thinh on Unsplash
▾
人们心中的最极致的樱花之美,是在全城的樱花都绽放的时候。没有一片树叶,枝头都是密密匝匝的花朵。
一棵树挨着一棵树,像一朵朵点缀着浅粉的白云,绵延到天边。短暂的几天盛开之后,花瓣都落尽,只能惋惜地期待下一个春天。
樱花开放时遇见倒春寒,花期更加短暂
▾
其实,这种“樱花狂热”并不是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而是日本近代以来的风潮。
这一切的原因,都源于樱花中的明星——“染井吉野”的出道。花开无叶、花期同步,正是“染井吉野”这个品种的特征。
东京居民区的染井吉野
▾
在“染井吉野”诞生之前,日本列岛上广泛种植着各种不同的樱树。野生的品种有花开淡红的山樱、花色霞红的霞樱、花开在冬季的寒绯樱……
通过人为选育、培养,又诞生了花色洁白的“白樱”、花瓣超过10片的“八重樱”、树枝像柳条一样的“枝垂樱”等各种樱花品种。
日本古代的文人雅士也一直有赏樱的习惯,很多樱花被种植在寺院或神社里,也流传下了很多包含“樱”字的地名,比如“樱木町”、“樱田”等。
大山樱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日本山樱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寒绯樱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八重樱的一种,一叶樱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大岛樱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富士樱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关山樱
Photo by Wikimedia Commons
▾
奈良枝垂樱
▾
新宿御苑2月开花的河津樱
栗耳短脚鹎倒挂在花枝上吃樱花蜜
▾
Photo by Ryoji Iwata on Unsplash
▾
《源氏物语》中有一段写到:
“别处的花,一重樱谢了,八重樱才盛开;八重樱过了盛期,山樱方使盛开;山樱开过了,紫藤花才最后发艳。”
古代的日本人赏樱,是一处一处的,这棵树开罢,那边另一棵树又开花了,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颜色各有不同。
这样的赏花习惯因为“染井吉野”的广泛种植而终结。
开花时叶片很少,几乎满树都是花
▾
据考证,在明治二十三年(1890)时,植物学家藤野寄命在上野公园发现了一棵从未见过的樱树,将其命名为“染井吉野”。这棵树上绽放的极其美丽的花朵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这个品种独有的“花朵密集”、“花色淡雅”、“花期短暂”、“见花不见叶”等特点和日本人的文化倾向不谋而合,迅速从江户地区推广到全日本。据统计,现在的日本境内,80%以上的樱花树都是“染井吉野”。
目前关东地区保存的野生樱林
和其他樱树品种较多
▾
而关西地区的野生樱树
相邻的树花期并不相同
▾
“染井吉野”的诞生还有一个巨大的秘密——它是一种克隆花。
虽然上野公园里第一棵染井吉野的起源至今是未解之谜,但现如今所有的染井吉野樱花都是这棵树的克隆体。
樱花是蔷薇科植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同一棵树的雄蕊和雌蕊无法授粉结果。
樱树的种子必须来自于周围其他樱树的花粉,所以很容易产生变种。如果通过种子培育后代,就没法继承第一棵“染井吉野”的美好特征。
东京目黑川的染井吉野
▾
因此,现代培育的染井吉野樱树都是通过嫁接或扦插。也就是说,这些染井吉野樱树都共享着同样的遗传基因。
“大岛樱”和“染井吉野”这两个品种的区别,就像 “蒙古人”和“成吉思汗”的区别一样。世界上只有一个成吉思汗,也只有一个染井吉野。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地区的樱花总是同时绽放。在盛开之际,满街华云,声势浩大。这种绵延不绝的压迫感让“染井吉野”格外受人敬仰,迅速淘汰了其他的樱花品种,成为日本人心中“最樱花”的樱花。
染井吉野满开时的声势浩大
▾
染井吉野的扩张,被称作一场樱花革命。在一战、二战的两次日本参战后,随着纪念园的修建、战后的城市重建,染井吉野作为观赏林木被广泛种植在日本各地。
军国主义的退败、社会宏大叙事的瓦解、经济的腾飞与衰退,都在樱花年复一年的盛大和消散里被见证。染井吉野的花季也是日本的毕业季和年度报账的时节,樱花的开落仿佛对应着人生里的悲欢离合。
这些感悟和随想逐渐汇聚成了一种能够代表国民精神的“樱花物语”。
鼋头渚樱花
▾
近几年,世界各地都开始流行赏樱了。可为何樱花在日本以外的国家没有掀起狂热呢?
首先,此樱花非彼樱花。若非染井吉野,开花的气势就单薄了一些。虽然不同的樱花品种样貌接近,但花开的密集程度、是否有树叶对观赏性还是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樱树越大越美,樱林越密越美。即便有了嫁接的染井吉野,也要等20年以后,才有盛花期的观赏效果。日本东京都的樱树普遍在二战后种植,一棵树开花就像一朵云。
70年树龄的染井吉野
▾
东京居民区的染井吉野
▾
为了一片花海的观赏效果,染井吉野需要密集的种植。日语中经常以“千本”(一千棵)来形容樱花树林。
樱花开时要有“一目千本”(一眼就看遍一千棵花树)的震撼性效果。
而密集的种植增加了人工管理的成本,在不适宜的地区很可能因为缺少阳光或病虫害而死亡。
武汉大学校园里的樱花,有50株日本赠予的染井吉野,和其他各个品种的樱树1000多株。武大的樱花有各自争艳、此起彼伏之美,不是“一目千本”的效果。
Photo by craigiehill on 图虫创意
▾
同为染井吉野,气候的不同也会对樱花的观赏性产生影响。
日本在一战、二战时期,向侵略国家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国家都移植过染井吉野。这些地区大多数都和日本列岛的气候完全不相同。
1922年,石川安次郎在文章中提到,被运到中国的樱树,在青岛的樱花绽放得很美,在天津的却长得像李树。
中国园林里年轻的樱树
还不具备独木成林的气势
▾
最后,即便移栽的染井吉野克服了以上的所有困难在海外定居,也可能因为周围的建筑和自然环境,没能产生最佳的视觉效果。
在日本,樱花种植之处,以寺院、园林等日式建筑居多。樱花的背景经常是覆以黑漆的木构建筑、青黑色的石砌围墙和河堤。暗色的背景让樱花更加烂漫夺目。
Photo by Tobias Wilden on Unsplash
▾
笔者在华盛顿的潮汐湖和纽约的植物园也赏过樱花。这些来自日本的樱花每个春天都在美国国父的注视下盛开。
每年4月的樱花节很美,可是搭配着白色大理石的林肯纪念堂、碧绿的草地、争相起伏的喷泉、音乐和人流,樱花倒成了草地野餐的背景,而并非主角。
1912年日本东京市长尾崎行雄访问美国时赠送给美国6000株樱花,代表着和平和两国的友好,其中3000株在纽约,3000株在华盛顿。
▾
任何文化形式都不能脱离其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日本的樱花之所以美,是因为承载了历史叙事,是因为被人为赋予了意义。
“樱花”,本就是近代日本社会创造的意象。离开了日本列岛,又有多少人会为其狂热呢?
参考书目:
《樱花创造的日-染井吉野与近代社会》佐藤俊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日本通立场
本文由 环形星球(ID:huanxingxingqiu) 授权 日本通 发表,版权属作者所有,未经许可,严禁通过任何形式转载。
参与讨论